说课稿

时间:2025-02-24 16:01:14
关于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关于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西藏高原》,说课程序如下:

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组教材是围绕“西部风情”来编写的。学习本组教材要大胆想象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感受家乡的可爱,感受生活是如此美好。这是本组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我认为本课教学目标一是认识了解西藏高原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二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西藏,热爱伟大祖国大好河山;三是理解词句,大胆想象加深课文的理解,并能在实际中运用文中的写景方法。

以上三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其中理解词句,并在实际中运用文中的写景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二、注重迁移,选择教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课标理念,我将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性学习方式,辅以课件、录音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

学习、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引起学生对课文中西藏高原的天空、高山、湖泊的关注。在教学中为学生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的心灵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由此,我设立:“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诵读感悟、自主体验——合作探究——自悟自得”的学法导向。

四、训练思维,优化程序

1、创设情境——再现美

上课伊始,伴随《走进西藏》的音乐,大屏幕上出现西藏高原那迷人的风光。天籁般的旋律,美丽的雪域风情让学生思绪飘向那片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雪域高原。此时,我趁机插入导语:西藏高原是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起了多少人对那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西藏,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在充满激情的导语中,既回顾了上节课对西藏高原的整体感知,又激起了学生情感,活跃了学生思维,为后面品读课文,突破难点,奠定了基础。

2、品词赏句——领悟美

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美美地畅读第二自然段,指

导学生边读边动手在文章中勾画好词佳句。老师引导:“这一段美不美?美在哪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时,我趁机出示图片,结合学生视觉上的感知,使教学更形象直观,配以图文并茂的练习。“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十分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异常精致的蓝缎子。”这句话把___比作___,___比作___。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巩固探究结果。教学中,再让学生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我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范读、学生相互练读、小组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品词赏句,眼观、耳听、口说体验西藏高原天空的美景,受到人文美的熏陶。在“你的朗读让老师和同学都陶醉了”这样的评价激励中,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朗读同时,其它同学在脑海里想象天空的美丽,去体会“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这样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调动学生整体参与意识。重视读书,重视背诵,是语文教学的精粹。熟读成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潜移默化规范学生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背吧!”老师示范背诵让学生欣喜之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和兴趣。读背训练使学生学会了语言感悟积累和扩展知识的方法。

3、感情朗读——体验美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提出探

究问题:“读完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感到了我们?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些地方还不明白?”读读、议议,让你感动的地方。

让学生探究问题,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勾画“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是因为这里有大得像海一样的湖泊,挨着湖的是墨绿色密密丛林,还有终年不化的雪峰”就构成了这幅画面。这样的训练学生在探究问题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导读描写西藏景美与富饶的句子及第五自然段开头的过渡句。我将通过说话练习,来学习“不仅……而且……”这组关联词,再让学生体会本句的过渡作用。这样先练后讲的体验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4、诱导想象——升华美

反复阅读中体会结尾的含蓄精妙,首先让学生诵读中自悟自得思想感情,读出赞美之情。然后质疑、探究:“为什么祖国的西藏是一个富饶可爱的地方?”回答这个问题既回归整体,总结全文,又点明了中心,升华了感情。不仅使学生认识到西藏景美、富饶、可爱,而且又一次体验了探究后收获的喜悦。基于新课标应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理念,紧扣感受家乡的可爱这一单元的重点,结合小学生好表现的特点,我设计了“我来当小导游”活动。先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介绍家乡美景,引导学生联系退耕返林后的绿山,联系三峡156水位上涨后澎溪河像湖泊,再要求课后写成小文章。这样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拓展了思维,又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加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在同学们对家乡的尽情描绘中结束课堂。

五、板书设计

天空 高山 美丽 西藏高原 湖泊 资源

草原 富饶 平原

六、说课小结

本课教学是想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快,实现教师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谢谢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在母亲河流域孕育的灿烂文化,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二)能力

通过搜集资料、讨论交流、小组竞赛、多媒体直观呈现等手段,了解长江、黄河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母亲河从了解到热爱,从热爱保护它们。

(三)知识

能搜集整理有关长江、黄河的资料,在中国版图上找到长江、黄河的位置和流经的省份。我们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放在首位,是要强调德育的功能。

说教学重点:

了解长江、黄河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要好好保护它们。这是本课的重点。它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了解,二是保护。只有了解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人们的生活 ……此处隐藏4162个字……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理解文末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体会法。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将运用图片导入的方式,让同学们先观察珍珠鸟的外形,对珍珠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感受它们可爱的气质,在此基础上切入文章的主题。图片导入的方式生动、直观,有助于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先熟悉文本,在这个过程中将生字词圈画出来,并先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解决一部分。读完之后我会利用PPT将本课的生字词播放出来,省时省力,一目了然,通过我的范读,为同学们正音。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从作者对珍珠鸟的描写出发,先感知珍珠鸟内在和外在的特点,对珍珠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继而把文章开头对珍珠鸟个性的强调摘录出来,以此询问同学们作者的设计用意,让学生基本把握好文章的主题。

(三)深入研读

在深入研读这个部分,我会通过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体悟作者想阐明的道理和精心营造的氛围。

首先,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对珍珠鸟已经有了了解,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提炼和总结了。我让学生读完文章后进行归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属于比较基本的信息概括,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学生们在进行信息概括时,往往会发生遗漏,但只要多做这样的练习,以后学生们在文本细读方面会有长足的进步。

其次,归纳总结只是细致分析文本的一部分,文章中到处都是作者的巧思,而学生们往往难以察觉,需要老师进行相关的提点。本文写到这样一个细节:小珍珠鸟在啄书脊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细节看似不起眼,其实都是在围绕文章的主题铺排。珍珠鸟之“小”和文豪之“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珍珠鸟无意亵渎文豪,只是在表示自己的俏皮、亲昵,在这种小细节的描绘之下,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氛跃然纸上,小鸟的形象也变得亲切可感。体会这个细节描写的用意,对理解文本的意蕴,同样起了帮助的作用。

最后,在对文章已经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引出文章最关键的末尾部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也是本次教学的核心所在。通过这句话,作者卒章显志,点明了要阐述的道理,并以“信赖”一次概括。让学生体会到“信赖”所包含的意义,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本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延伸作业

延伸和作业的内容我都以灵活生动的形式进行安排。

在拓展延伸方面,我带领学生回忆自己和“信赖”有关的经历,并加以表述。这种方式可以唤起学生心底温暖的回忆,拼接素材,还可以锻炼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加深文章主旨的理解也有好处。在作业方面,我进行了写作部分的拓展小练习,让学生以珍珠鸟的口吻写下自己的心里话。通过拓展和作业两方面的结合,正好多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可以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了乌汉娜老师为上课走神的学生达丽玛补课并护送她回家的事,赞扬了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这位学生的祟高的职业道德。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两条思路写。一为达丽玛“走神”——“知错后悔”——“发誓”——“专心”。二为乌汉娜老师“发现”—— “补课”——“放心”——“护送”。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文章对乌汉娜老师这个主要人物,主要是通过外在行为、语言、神态的描述,她的思想认识、心理活动没有提及。要让学生感受乌汉娜老师的优秀品质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时,只能根据描写乌汉娜老师的己知句子,去推测、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

再从整个单元来看,运用读书记号,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春天的雨点》是本单元的第2篇文章,还应进一步落实这一训练点。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本文的重点应是运用读书记号抓住描述乌汉娜老师的有关句子来了解乌汉娜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教师的优秀品质,并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同时,文中对达丽玛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述也不容忽视。达丽玛从走神一专心致志听讲这一变化的过程恰恰具体地反映了汉娜老师付出的爱产生的巨大作用。文章的难点是课文结尾部分的理解。它以散文的笔调,以象征、比喻的手法点出主题、总结全文,含义深刻,在教学时可把第三大段作为突破口,设计训练,发展思维,陶冶情感。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学生知识水平,我将分2课时进行教学,并分别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第1课时: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能按教师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3)读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4)通过研读描写乌汉娜老师的重点句子,体会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

第2课时:(1)能划出描写达丽玛言行的句子。

(2)通过研读描写达丽玛的重点句子,体会达丽玛知错就改的品格并理解达丽玛从走神一专心致志听讲这一变化的过程恰恰具体地反映了汉娜老师付出的爱产生的巨大作用。

(3)能说出文中两处省略号的作用。

(4)理解第3段中“春天的雨点”的双重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以及乌汉娜老师和达丽玛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下面我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 运用读书记号划出描写乌汉娜老师的句子,感受她对学生的爱。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知识(领悟崇高师德)的过程。教法:指导学生运用读书记号找出重点句子。学法:尝试运用数学论证法分析重点句子。

教学流程

一、情境法导课

上课依始,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FLASH影片《兰色的蒙古草原》 ,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意境。这篇文章的题材切近学生的实际,有极大一部分学生有过达丽玛一样的经历。因此课伊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春天的雨点》。哪些同学有过达丽玛类似的情况?下面我们把自己当作达丽玛来学习课文。”这样导课,可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对文章人物的关注,使他们进入最佳的情绪状态。

小结课文后,我指出:像乌汉娜一样的老师,在我们祖国是数不胜数,也包括今天在座的听课老师。让我们一起歌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以表达我们的尊师之情吧!(播放音乐)

二、目标导向

向学生交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实施目标 这一环节是影响目标达成度的关键,我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分组学习让学生划出最能表现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句子,并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3,尝试用数学“论证法”的方式进行交流。

《关于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