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5-02-24 16:06:23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小数的意义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背诵结论获得,必须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体验。本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学会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活动一:量一量

解释与运用

活动二:量身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和原来的想法比较,加深对正确方法的理解

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孩子。

多层次的练习,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正确熟练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6、引导学生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歌手大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结合问题情境,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

二、练一练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上的歌手大奖赛吗?请看大屏幕,这个“专业得分”是什么意思?“综合素质得分”又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出示)

1、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板书:谁的总分高?高多少?

估一估,谁的总分高一些?

要想算出准确的结果怎么办?

(引导学生认识:要通过算一算才知道。)

3、谁来说说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板书学生的不同的解法。

①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②9.43-(8.65+0.40)

=9.43-9.05

=0.38(分)

4、通过以上的计算,你知道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比怎么样?

5、第17页“试一试”第1题。

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法最简便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准备: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 1 2 3 4 5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 ……此处隐藏10484个字……23

0.082

十二点零三 零点零八二 230.9

一点零二三 5.87

要求:

(1)降落伞逐一出现,从上而下,降落平台一次性出现;

(2)学生看“读数”找“写数”,看“写数””找“读数,判断降落点;

(3)完成课本第102页的第1题。

2、小数计算。完成课本第102页第2、3题。

教师以口算卡片出示,学生口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怎么算的,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

3、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小数。

(2)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如:教室的长是7.8米,宽6.4米。

○1教室的周长是多少米?

面积是多少米?

长是宽的几倍?

○2课件呈现:

节日特别供应

精致汉堡 每块9.80元

薯条 每包5.50元

可乐 每杯3.85元

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2、103页的第4~10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较大数据单位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师: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一些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的数据后面有“万”,有的“亿”,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出示中国地图。

3、提问: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师: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请说一说。

出示四个数据

(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千米。

(2)江苏省土地面积约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1、师:大家在读写这些数的时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较分析一下课前我们收集的资料上的数据的特点,如果为了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么进行改写。

三、探究改写方法。

1、师:你知道这些数据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吗?

它们是以“一”为单位,一般以“一”为单位是不写计数单位的,怎么把这些单位是“一”的数进行改写呢?

2、分小组讨论,探究改写方法。

3、观察这些数据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据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较大小。

1、让学生思考一下,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是怎么比较的,并在小组内交流。

2、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并集体交流。

五、试一试。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排列的方法。

2、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六、练一练。

1、开发大西部。

练习本题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数据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2、海洋资源。

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3、把下图中的点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连接起来。

对于不同的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先统一写法,再比较;也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1、探索乘法的结合律要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依托。下面请老师们见教材19页探索部分,教材是通过比较2个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发现规律的。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指群体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不同学生的不同策略,来发现其中的规律,而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

2、猜测、举例、验证必不可少。与学习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一样,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也要经过猜测、举例、验证的过程。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已有所渗透。

3、运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尝试放手。在教学第一单元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本学习本单元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字母表式规律的经验,所以教师可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表达。

4、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迁移点。学生有了第一单元学习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经验,再来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应该说难度不大。因此,教师要尽量放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组织教学方面,由于本单元教材的呈现形式及教法渗透方面,与上单元很相似,因此,可参照第一单元的教学流程去组织学习活动(比如说,猜想——举例——验证)

5、运算律的探索、理解、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规律的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数学课程标准对运算律的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从字面意义上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是学会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义。当然作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也即规律的记忆,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6、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