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读书笔记

时间:2025-02-24 16:06:32
世界文学名著读书笔记

世界文学名著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界文学名著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文学名著读书笔记1

读完《鲁滨逊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逊。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逊,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逊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

风暴海啸,全船除鲁滨逊无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流落孤岛,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逊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性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逊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永不放弃,鲁滨逊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一次,鲁滨逊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逊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逊成为了种田高手。知道什么时候下种,现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滨逊有了生活的口粮。

造船回乡,鲁滨逊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法让船下水。这下,数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现,这个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鲁滨逊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会随着这本书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世界文学名著读书笔记2

最近读了一本书,《安妮日记》,它是一本世界名著。虽然作者只是和我年纪差不了多少的女孩,但我读过之后,思绪万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小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安妮的勇敢让我非常敬佩,在死亡面前,人们都表现出畏惧的情感。而她,却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书中,安妮多次提到,在那样的环境下,学习是最好的状态。啊,我们真的应该效仿她思想。

想一想,被困在灰暗、狭窄的小屋里,看不到光明、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你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呢?能做到安妮那样吗?

1944年8月,因为有人告密,隐匿的8个人被捕并关进了集中营。到战争结束,只有安妮的父亲费兰克一人得以还生。为此,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费兰克先生曾经十分消沉。后在周围友人的帮助下,他最终鼓起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他后半生致力于宣传安妮的日记,希望能完成女儿“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对世界作出贡献的人”的愿望。也就是现在我看到的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战争的残酷,它简直是一轮太阳,灿烂千阳,照耀我们的成长。

世界文学名著读书笔记3

教我如何不爱你,乱世佳人斯佳丽

距离第一次听到《飘》这个故事,已经过去了快三十年。

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在少年好友的小屋里,听她讲斯佳丽和白瑞德的相遇和错失。她兴致盎然,讲的娓娓动听,我其实有些心不在焉,内心更多是对未来的迷茫。小屋有一扇朝北的窗,隐隐可以听到路边过往的车声人声,遥远又真切……很多年过去,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那种惬意的清凉,那种少女的慵懒,那种游离的恍惚。我甚至不记得自己是否读过原著?却对斯佳丽和白瑞德、艾希礼和玫兰妮的故事记忆深刻。

如果仅仅是为了重温故事,是没必要去读原著的。但一部小说能够风靡世界,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耗时十年写成《飘》,一生只出版了这一本书,却成为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女作家。

简浅地看,《飘》是一部爱情小说,以斯佳丽和白瑞德、艾希礼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但如果仅把它当作一部爱情小说来看,就太对不起作者对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细致描绘了,也白白地浪费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更忽略了作品对女性独立意识的积极探索。

作为一个只能读译著的读者,也能真切感受到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才华。气势恢宏的历史背景、历经战火蹂躏又获得新生的城市;广袤富饶的红土地、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精致奢华的庄园主生活和战后的衰败荒凉;着墨不多却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还有被时代淘汰的内心剖白……毫无疑问,《飘》是一部奏响了时代悲歌的鸿篇巨著。

可惜,仅一次认真阅读尚不能深层解读《飘》的意义。我只能说说对斯佳丽的喜爱。

小说开篇第一句话是:“斯佳丽·奥哈拉算不上十分貌美,却有一种让男人着迷的魅力,弥补了长相的不足”。在我看来,这魅力就是她总是充满活力,总是热情洋溢。和庄园里那些循规蹈矩的女孩相比,她显得不够淑女,但正因为她不故作矜持,不愿受礼教约束,不掩示她的虚荣心,才成为独一无二的郝斯嘉。她那双绿眼睛灵动又清澈、狡黠又天真——这个十六岁的少女,是全世界的宠儿。

我和白瑞德一样,在十二橡树庄园热闹的烧烤聚会上,对这个众星捧月的女孩一见倾心。她没有一丝娇小姐的柔弱造作,她活力四射、光彩夺目,实在让人难以抗拒。

斯佳丽最让人欣赏的魅力在于她的勇敢和坚强,这一品质在塔拉庄园那些艰苦的日子犹为突出。逃出战火纷飞的亚特兰大,历尽艰险回到塔拉才发现,妈妈因病离世,父亲精神崩溃,两个妹妹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庄园被洗劫一空,一家人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斯佳丽来不及悲伤、没功夫哭泣,就承担起养家的重任。面对满目疮痍的南方大地,她强令大家不许怀念从前,想方设法让家人吃饱肚子。当北方佬溜进塔拉想要抢劫偷盗,她毫不犹豫开了枪。

作为战争的幸存者,她从不怨天尤人,从不软弱退缩,也从不用美好从前安慰自己。一连串沉重的打击也没能打垮她,她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与艰辛。为了挽救塔拉庄园,甚至不择手段地诱骗了准妹夫。走出困 ……此处隐藏4752个字……拿人们开玩笑,2天过了仍然没出去,氧气箱里的氧气已经所剩无几。最让我感动的一刻就在这时——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因为氧气不足即将休克,就在那一刹那,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愿意用他们最后的一点氧气给阿罗纳克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越过了南极。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勇于给自己创造机会,才能锻炼自我,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为何要刷难的题目而不去刷简单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想挑战更高的难度,接受更高的自己,勇于给自己创造机会,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强。

是啊,人如果没有挑战,没有目标,没有向更高点冲击,只在原地徘徊,止步不前,不给自己创造机会,那么这个人的一生注定不会精彩!

世界文学名著读书笔记10

我们都是浑身是刺的斯佳丽,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这是我最深的感触。

看完电影感触颇深,所以想看一下原书。我想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都不会喜欢斯佳丽这样的女人,即使她美丽、富有、有趣,但她同样自私、贪婪、任性,她曾执着于有妇之夫阿希礼,将瑞特的爱慕、付出看作理所当然甚至是弃之如敝屐,她的感情被阿希礼践踏,她也无情的践踏他人的感情,她的第一任丈夫战死沙场,第二任丈夫因她而死,瑞特因她而远走,而她所爱的阿希礼不过是一个胆小、懦弱的男人,她穷尽了半生,才看清她到底爱的是谁。

没有人会一直守候在原地。瑞特爱斯佳丽,深爱。但他还是选择了远走,一次次的背叛已经令这个男人心碎,当斯佳丽认清阿希礼的本来面目时,她幡然悔悟——她并不爱阿希礼,她爱的是她自己刻画出的理想人物,从没有人拒绝她,她只是不甘心,她真正爱的是瑞特啊!就是她的不甘心,让她和瑞特蹉跎一生,终是各奔东西。

我们都不喜欢斯佳丽,但在她的身上我们都看到了自己的缩影。明明可以拥有幸福的生活,却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知足常乐,只能被自己的欲望支配、困扰,直到最后被自己折磨的不成人形……

每一本书都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我们在看书中的人物,书中人物也是现实世界中的我们。

世界文学名著读书笔记11

这本书我看了很久很久,心情格外复杂。刚开始我只是喜欢玫兰妮并不喜欢斯佳丽,后来我又不喜欢玫兰妮了,总觉得她的爱太大,太多。但是后期我觉得这两个人物特别鲜活。

我喜欢玫兰妮的单纯温婉和坚定大度,我喜欢斯佳丽的潇洒执着和坚强果敢,但其实全书我最喜欢瑞特,他应该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他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每一阶段所做的事儿他都很清楚,不会因为其他的事情迷失方向。他可以让全城都恨他,也可以让全城都爱他,就像我们大多数人年轻的时候那样目空一切,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这本书的结尾太让人揪心了,玫兰妮死了,再也没有能化解一切危机的核心力量了。失去了玫兰妮的阿希礼也会变得不堪一击。斯佳丽或许能重新充满活力,但是那些旧时代的人都不在了,黑妈妈迟早也会离开她,况且,她一直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至于瑞特,我很可惜,他说的对,他老了,再也不能任性潇洒了,他开始希望一切都和和气气,他也不想再折腾了。至于他和斯佳丽,我知道,就算不离婚也回不到从前了,心凉了就再也回不去了,纵使都爱着。

我是一个很容易带入自己感情去看书的人,仿佛自己就是斯佳丽,就是玫兰妮,可能我更像斯佳丽多一些吧,但不论怎样,我一定要善待身边的人,我一定要珍惜那个对我好的人,我也要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不会停止地奋斗。我的生活还在继续,加油吧。

世界文学名著读书笔记12

看到这块实在心绪难平,斯佳丽让我又爱又气,生气她的自私跋扈任性自我,从来不懂考虑别人的感受,同时又爱着她的坚强勇敢和永不服输;玫兰妮巴特勒船长反复用伟大杰出的女性来描述她,但我觉得善良真诚无私来形容她更合适明明是那么娇弱的身体却蕴含了旁人无法比拟的善良真诚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收留流浪汉,与斯佳丽相反的是她从来不会为自己打算和考虑,内心坚定而正直原文说的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斯佳丽一度以为玫兰尼是伪善的其实是她理解不了兰妮的精神世界到兰妮死前她才明白有多么爱兰妮?她两已经超脱了普通的友情上升到骨血至亲的爱;

而对于阿希礼,斯佳丽更是活在虚幻的想象的所谓忠贞不渝的爱情里,她对阿希礼的痴迷和狂热的爱完全是一种想象她从没拨开自己的内心真正看清楚,因此造成了对瑞特的彻底伤害,巴特勒船长对斯佳丽的爱情已经超脱了一般男人爱女人的那种,他纵容她?保护她?给她所有她想要的一切,最终他还是受伤了,他总希望通过纵容的花销安稳的生活能让斯佳丽忘掉阿希礼把自己放进心中,可是他用错了方法。巴特勒斯佳丽他们都太强势太自尊生怕流露出的爱意会让他们失去面子及主控权,甚至最后瑞特把对斯佳丽的爱毫无保留的转到女儿美蓝身上,她给美蓝想要的一切,全身心毫无保留的宠爱她,美蓝死后,他的心也跟着一起死了…还没到结局不知道巴特勒和斯佳丽是否可以破镜重圆,但巴特的一句话很深刻:布娃娃破了,我不能再去一片一片重新缝好然后每天欣赏补丁,更不能当做重归于好的当做什么也没发生,我没有精力去补了…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你总觉事情都还有机会补救,那你往往会错失更多。

世界文学名著读书笔记13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叫《伊索寓言》。这本书中有许多故事,每个小故事都有深刻的道理。其中有一则小故事令我深有所思。这个故事就是《金斧、银斧和铁斧》。

这个故事讲了从前有个人叫程实,有一天,他在砍树的路途中不小心把斧头掉到了河里去。程实很着急,于是在河边嚎啕大哭起来。这惊动了和底下的河神。河神从河里冒了出来,了解了原因,于是他一溜烟潜到了河底下从河里拿来了两把斧头。一把是金斧头,一把是银斧头。他问:“这两把中有你的那把斧头吗?”程实告诉他不是。后来老爷爷从河中把铁斧头还给了他。

程实回到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张剥皮。张剥皮很吃惊,他连忙去到了河边,故意把铁斧头扔到河中。河神也帮助了他。河神拿了两把斧头,问:“这两把中有你的那把斧头吗?”“嗯,有那把金斧头就是我的。”于是,张剥皮就带着那把金斧头开心地回家了。在回家的路途中,张剥皮经过了一所桥。他开心地走上桥,忽然,他失足掉到了河里去,在河中挣扎着。没过多久,就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当然,他没有拿到金斧头。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的一个小经历。有一次,我和朋友们结伴出去玩。路过一条老街时,我们在路边看到一个乞丐。他衣着破烂,褪色的布袋子上放着一个铁碗,里面有着一些零钱。我很同情他,于是把身上的十块钱零食费给了他。他连忙对我说谢谢,我十分激动,因为今天我帮助了一个陌生人。

很快美好的下午时光就结束了。可当我坐公交回家时,看到了我完全没有想到过我能再次碰到的人。没错,我又看到了那个乞丐。那时的他威风凛凛,衣着体面整洁,在口袋里装着一个袋子,明显是刚刚装钱的塑料袋。我十分生气,哎,白白的浪费了自己的十块钱。这次的经历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做人要诚实。不能以虚假的面孔对待他人。这样才会有相对的回报,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要诚实待人,不能含有一丝虚情假意,而换取自己的利益,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朋友。所以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太多的人生哲理。

《世界文学名著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